产融结合的现实意义及动机

2024-02-05 15:54:29 17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是大型企业集团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形成更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和重要支撑,已经成为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做强做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产融结合定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产融结合的现实意义,以及实施产融结合的动机。

图片关键词






一、产融结合的定义

产融结合一词是个舶来品,起源于美英等发达国家,是指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为提升资本运营层次,运用虚拟化资本工具使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不断融合的动态过程或趋势。从其他国家的实践看,产融结合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形式,即“由产到融”和“由融到产”。“由产到融”,是指产业资本选择性地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移到金融机构,形成能发挥产融优势、服务于产业的强大金融核心;“由融到产”,是指金融资本有意识地进入实业领域,选择性地控股部分实体产业,不是纯粹地入股、获取平均回报,而是从战略视角出发在实体产业中进行选择性投资或布局。

在我国,限于相关监管政策约束,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产业投资尚存在不少障碍,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的产融结合实践大多采取“由产而融”的形式。20世纪80至90年代中后期,以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为先导,大量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伴随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规模实力迅速扩大的一些央企也加快了投资金融领域步伐,产融结合已经成为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二、产融结合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开启了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幕。借力金融资本、实现产融结合、助推改革发展,是国际大企业采取的普遍做法,也是国有企业集团改革的有效途径。在产融结合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集团以市场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方向,通过产融结合,获取产业与金融的协同效应,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实现改革发展。基于此,产融结合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助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根据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结合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走向市场化是一个普遍趋势。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改革为重点的新阶段后,以往针对中小型国有企业以民营化为主的指导思想,以及行政指令等传统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决定》确定了混合所有制和国有资本运营是国企市场化改革的新方向,其核心诉求是实现资本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和运作管理的公司化,最终目的是实现国有企业集团的市场化,通过市场化改革来激发国有企业集团的内在发展活力。通过产融结合将企业集团培育成为产融结合财团,继而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


三、实施产融结合的动机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从国际国内经验看,只要风险控制得当,产融结合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途径。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都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经营行为。


(一)有助于企业经营多元化发展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极大提升了实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实业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并分散经营风险。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仅需要融资和投资渠道,更需要将资本多元化,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积极的平衡。经营多元化的一种重要领域是金融领域,由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运转周期不尽相同,两者结合可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冲击。因此,产融结合可以实现经营多元化,是企业转变经营方向的便利途径,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由于产业固有的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如何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培育整体竞争力,也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调查显示,某些实业企业拥有大量的现金流,希望摸索出一条对外投资的新途径,实现企业集团的多样化经营,有效分散风险。


(二)有助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金融业进入门槛较高,所产生的高额投资回报率成为刺激企业进行产融结合的外在动力。金融机构资本回报率明显高于实业企业的平均水平,在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下,金融行业高额的利润必然会吸引实业企业的资本向其转移。尤其在我国,由于金融业长期处于相对垄断地位,金融机构一直能够获得高于一般行业的丰厚收益。据上市公司年报统计,近五年金融服务业的毛利率达到40%左右,为所有行业最高。金融业拥有天然的超乎实业运作的高额利润,更何况在目前的中国,金融行业还是一个牌照和行政权力主导的行业,资源的稀缺造就了这个行业必然的超额利润。可以说,金融牌照的高门槛和稀缺性决定了高收益,这种趋势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实业集团都倾向于获得和控制金融牌照。


(三)有助于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企业的实力,融资较依赖于金融机构。缓解资金需求压力,争取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是企业集团投资金融机构的原因之一。调查发现,金融机构的各大实业企业股东,往往也是各金融机构重点提供金融支持的对象,这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尤为突出。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外部交易型战略做大做强,需要拥有一个自己掌控的金融平台,有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金融平台,是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表明:企业集团成功进行产融结合后,能够更强有力的参与国内外的竞争,从而在国内实现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世界上很多大型财团都有一家大银行作为其金融平台,例如日本的住友、美国的洛克菲勒财团分别拥有住友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


(四)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费用


企业集团通过产融结合可以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共同置于一个公司控制主体之内,从而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构成一个包含金融机构的内部资本市场,影响资本配置。这种资本市场内部化的操作,可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企业集团外部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企业集团在主导产业发展进程中通常会涉及到大量外部金融交易活动,当企业由外部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时,必须按较高的市场价支付给金融企业相应的报酬费用。对于一个大的企业集团来说,这些费用将是一个巨大的数目;而企业通过产融结合可以使金融机构成为自己企业集团的一部分,企业集团发展金融业务试图将相当一部分体外循环的资金变成体内循环资金,资金外部循环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以达到节省对外交易成本支出、增加企业集团内部利润的目的。产融结合后在信息获得方面,与融合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即双方在产生经济交往时,相关的谈判、履约费用都将不同程度地降低,节约成本。


(五)有助于创造产融协同价值


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企业集团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市场声誉、品牌与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将其移植到金融产业,并依托现有资源和利益相关者市场,拓展优势资源的使用限制,创造出更大的协同价值。企业集团通过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利用企业集团庞大的资金流延伸企业的价值链,通过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两种价值增长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以更为独特的方式为股东创造价值,从而实现资金与资本的双向增值,获取产业与金融协同效应,增强竞争优势,创造协同价值。例如,通用电气公司(GE)的产融结合模式,一方面利用其主业部门拥有的市场声誉提升金融产业的信用级别、冲破金融行业进入壁垒、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依托主业部门的业务优势,充分利用集团丰富的产业经验、稳定而巨大的利益相关者市场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相关金融业务。


(六)有助于企业改革发展创新


产融结合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不仅需要文化和氛围的支持,还需要得到金融的配套支持和服务。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尤其是利用差异化风险偏好的资本,如孵化器、天使投资、PE等股权投资资本,可以为创新和转型提供容错机制,有利于发现培育新的市场机会,壮大新兴产业,更好地推动和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此外,产融结合也可以更好地传导宏观调控政策。产融结合最大的优势在于突破业务合作的传统框架,深入实业机构的战略经营中,使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市场,更加了解实业需求,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背景下,金融机构得以引入大批既懂金融又懂实业的专家,更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七)有助于金融机构发展壮大


金融机构在自身发展中,需要不断补充资本金以满足自身扩张的需要,这为实业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许多实业企业在金融机构的增资扩股中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股权。此外,实业资本的进入也为进一步完善金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良好契机。特别是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民营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机构产权不明晰的缺陷,优化了金融机构产权结构及公司治理。


图片


关注公众号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服务项目
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